实习 https://www.shsxjy.com/ 山东省阳谷县蚩尤陵蚩尤铜像 1995年“两会”召开之际,时任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的陆镇藩和贵州省作协副主席的龙明伍作为布依族和苗族的代表,联手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件特别提案:“请中央通知有关部门,不要再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一词取代宪法规定的‘中国各民族’一词的提法,以利民族团结。” 三个月之后,1995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郑重复函:“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民族传统。我部历来按照宪法的规定,要求宣传系统单位正确地使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繁荣的规范用语。受中央委托,由我部召开的首都主要新闻单位通气会上,部领导曾多次向新闻单位提出,不要使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等类似的不规范用语。” 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什么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等类似词语属于不规范用语呢?主要同传说中的蚩尤有关。 从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来看,蚩尤是一位和炎帝、黄帝并存的民族始祖,只是由于在和炎黄的争斗中失败被杀才被妖魔化。实际上,蚩尤是一个历时有500年之久的族群名称,同时也是这个族群若干代领袖的综合称谓,其最初的活动核心地域在今豫北冀南一带。但其活动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地都有相关的考古学遗存和人文遗迹、遗址。 南方的蚩尤传说和遗存也很多,诸如湖北、湖南、贵州、江西、广东、广西等地,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学上观察,主要是蚩尤战败后其部族南下逃亡所留下的生活遗迹。 河北涿鹿黄帝城中炎帝、黄帝和蚩尤三祖的塑像 考古发现的后岗文化被认为是蚩尤部族的遗存,时间约为公元前4500~前4000年,主要分布在豫北冀南地区;仰韶文化被认为是炎黄文化,其中居于仰韶早期的半坡文化,是炎帝部族的遗存,时间约为公元前4800~前4000年,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居于仰韶中期的西阴西阴文化,考古学界又称为庙底沟文化,是黄帝部族遗存,时间约为公元前4000~前3300年,其起源及核心地区在晋南、豫西和关中一带(田昌五:《华夏文明的起源》,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韩建业:《涿鹿之战探索》,《中原文物》2002年第4期;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蚩尤是“九黎之君”,是三苗的先祖,同时也是很多汉人的祖先。韩国著名的解、梁两大姓,也都自认为是蚩尤族的后裔。 蚩尤在中国的后裔有很多,譬如,历史上存在于长江中游流域的三苗古国就是一个以三苗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今天湖北天门市的石家河古城遗址便是这个古国的都邑。其城址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从公元前25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到商、周时期,“三苗”又被称为“荆楚”,有时也被称为“南蛮”。由此可见,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蚩尤九黎城 其实,在汉族中,蚩尤后裔也应该占有一个相当大的比例。当年面对着黄帝族人举起的屠刀,九黎族有多少人无奈之下归顺了黄帝!那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一个大融合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已经很难分得清楚了。但即使如此,见于史书记载的蚩尤后人还有邹、屠、阚、尤等几个明确的姓氏。东晋时王嘉在《拾遗记》中就说: 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 “邹屠之地”就是现在的鲁南一带,那里后来成为“文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的故乡;“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蒙古族学者陶克涛在《毡乡春秋——匈奴篇》一书中认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即为匈奴在黄帝时代的名称,当是蚩尤部落遗裔。 另外,在山西、河北、山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祭祀蚩尤的祠庙,随处可见,俯拾皆是,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譬如,唐代的苏鹗就在其《苏氏演义》谈道:冀州人把蚩尤称为神,民间人常作蚩尤戏;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汉武帝时,太原人还为蚩尤立祠。即便是现在,河北省涿鹿县仍有蚩尤墓、蚩尤碑、蚩尤祠、蚩尤庙等,深受当地人民的怀念和祭祀。 山西运城蚩尤村 按照我中华“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一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但是,在几千年一成不变的正统话语系统的钳制下,又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承认蚩尤是我们民族的祖先呢?在漫长的封建礼教熏陶下,很多的蚩尤后人在有意无意的疏忽中,忘掉了自身的来历,反倒是对这位祖先口诛笔伐,竭尽污蔑之能事。 20世纪20年代初,自认为是蚩尤后裔的合肥阚氏在重修谱牒时,请孙中山先生作序,孙先生在序中说: 合肥阚氏,古蚩尤之后裔也。蚩尤姓阚,为中国第一革命家,首创开矿铸械之法,因轩辕氏夺其祖神农氏之天下(此为一说,存疑。笔者注),乃集其党徒81人,精究战术,能为风雨雾霾助战,与轩辕氏血战多年,至死不屈。轩辕氏既灭蚩尤,实行帝制,称蚩尤为乱民,加以不道德之諡号,然心畏蚩尤之神异、民心之思念,乃令人图画其像、建祠祀之,至今4000余年,大河南北,祠宇尚多有存者。蚩尤子孙,有以蚩为氏、尤为氏者,有仍以阚为氏者。历代多好义尚武之士……(宋霖:《蚩尤:从“乱”“逆”到“中国第一革命家”——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发现与研究》) 孙中山给蚩尤以“中国第一革命家”的美誉,是他评价最高的古人。可是,这么一件光耀门楣的喜事,阚氏族人却在其后70年间全体缄默,绝口不提。 海南蚩尤部落茅草屋 生于1945年、曾任阚集中学校长多年的阚家良说:“我对孙中山为家谱作序之事,以前毫无所闻。可能是因为指蚩尤为始祖,感到不光彩,耻于提及了。” 而另一个阚氏族人、曾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祖国统一联谊会副主任的阚家骆也说:“自幼随父亲读书,对国父孙中山为家谱作序这样的大事,却毫无所闻……蚩尤子孙羞于有这样的始祖,耻于提及而讳莫如深,是深长的痛苦。”(同上) 同样令人感到奇怪其实又不该奇怪的是孙先生之后并没有公开发表此文,而孙先生称颂黄帝的祭文却堂而皇之地刻在了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想想当年孙中山先生针对满清政府创立同盟会时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我们也不奇怪,你把被正统观念早就视为异端的蚩尤弄出来,一向以炎黄子孙自居的大汉民族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凝聚力了。 贵州丹寨苗族蚩尤祠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并从民族团结角度考虑,1995年“两会”召开之际,作为布依族和苗族的代表,陆镇藩和龙明伍才联手庄重地向全国人大提交了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件特别提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于1995年6月向陆镇藩和龙明伍郑重复函三个月后,亦即1995年9月25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涿鹿县政府等在涿鹿共同举办的全国首届“炎黄蚩”三祖文化研讨会正式拉开序幕,来自海峡两岸的48名专家学者在这次研讨会上共同认定,蚩尤同炎黄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先祖。 之后,海峡两岸公祭中华三祖大典先后在河北涿鹿、北京灵山和贵州贵阳等多地举办,炎帝、黄帝和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三个先祖,至此成为官方和民间的共识。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炎黄蚩至周初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李琳之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9月 《前中国时代》利用最新考古学研究成果,并辅之以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半坡、后岗一期、西阴、大汶口、红山、凌家滩、良渚、屈家岭和龙山等诸多考古学文化族属之谜,梳理出了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东夷和南蛮三大集团成长、发展、壮大,以及相互之间交往、冲突和融合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炎、黄、蚩尤及其之后颛顼至帝尧各族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首次系统地还原了早期中国诞生之前这1700年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还原了中华文明滥觞、形成和发展的璀璨历程。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