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承认自己关于赫尔松市将有一场“绞肉机”式大战的预判错了。不仅我错判了,全世界都错判了,连掌握着国家级军事情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判断错了,他认为赫尔松市的大战,将是一场类似于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血腥战役。大家错判的原因,是因为谁也不懂普京。他的确是全世界都搞不透的一个人。俄乌局势从紧张到开战,再到现在,他做出的决策,几乎没人准确预判过。俄军完全撤离赫尔松市及赫尔松右岸地区,并炸毁了之前乌军几个月猛烈轰炸却一直没有炸断的桥梁。随即,乌军快速跟进,进入了赫尔松市城区以及右岸一些城镇,并在赫尔松市政府升起了乌克兰国旗。 至于泽连斯基,那更是必须要发视频的。两年前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被全世界称之为“推特治国”;今天的泽连斯基,则是“短视频治国”。他在视频中兴奋地说:“我们的,赫尔松是我们的了。” 这话有点不是滋味,按说,赫尔松本来就是乌克兰的嘛,这话好像是从他国手中夺来了一块土地的意思。 无论怎样,这对乌克兰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胜利。 但撤离赫尔松市及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对于俄军来说,还不能叫败仗,因为这是不战而退。世界战争史上,从来都找不到没有战略战术级撤退的作战行动。 对于俄军从赫尔松右岸地区的撤退,西方媒体兴奋异常。CNN的评价很尖刻,认为这对普京来说,“无疑是一个耻辱的挫折”。西方媒体的记者们显然不懂军事,他们不过是为了攻击俄罗斯而已。中国国内的“挺乌派”们兴奋程度,完全不亚于西方。自然地,中国国内力挺俄罗斯的网民对俄罗斯很失望,包括很一位著名的自媒体大咖在直播时直接表达不理解,很气愤。 但其实,真正在军事战争史和战略战术方面的有较深研究的人,并不会简单地仅从俄军撤离赫尔松右岸地区看待战局。他们会全面深入的分析战事,而不是从某个方向的某场战役或者几场战斗来判定战局走向。 对于俄军撤离赫尔松右岸地区,有一位军事大咖对此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当年的国民党部队还占领了延安,后来的结果怎样呢? 是的,对于战争而言,《孙子兵法·虚实篇》里早就有了这样的经典理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换一个角度看,俄罗斯撤离赫尔松右岸地区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个方向的战况的确很不利于俄军。 毛主席对此也有极其经典和通俗的“十六字诀”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实际上是由乌军和北约组成的北乌联军,在北约的具体保障和指挥下,其作战决心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赫尔松市,取得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的胜利。否则,不仅乌克兰会将失去抵抗意志,美西方国家更会失去援助的信心。因为,美西方国家的政客和民众们都已经出现了“乌克兰疲劳”,多国的一些民众和政要已经开始反对继续援助乌克兰。如果再不取得一场政治标志性的重大胜利,未来真不会再有几个国家继续援助乌克兰了。 俄罗斯面对北约联军这样的决心和不惜一切代价的猛烈攻势,面对被第聂伯河分隔开来的左岸和右岸战区,俄军的确吃力,死守下去的代价太大了。那干嘛要和北乌联军死拼呢?他们拿回了赫尔松右岸地区,能改变整体的战场态势吗?显然不可能。因为俄军是撤到第聂伯河左岸,依托大河与水库组织稳固防御。绝不是有人故意欺骗网友说的那样,是“从赫尔松撤军”。 俄军还没有拉胯到那个程度。要知道,当初俄军仅用了7天,就从克里米亚半岛发起攻势,越过赫尔松左岸地区后占领了右岸地区。 俄军这是避其锋芒的战略性决策而已。乌军一枪未发就兵不血刃地进入赫尔松市真是好事吗?恐怕不是。 我们设想一下,俄军如果利用自己的火箭炮、火炮、导弹和战机优势,对亲俄民众已经撤离了的赫尔松市及第聂伯河右岸地区,放开手脚实施连续性的猛烈轰炸打击,乌军伤亡最终会有多大?这是不是在降低己方损失的情况下“请君入瓮”的战法?所以我们看问题,要从全局看。 http://www.zhifoui.com/T7m7v/84795.html http://www.zhifoui.com/T7m7v/84795.html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