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美联储“最后一加”?年内恐难降息,“后加息”时代注意什么?券商揭秘一个根本问题

2023-05-20| 发布者: 宝清百事通|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简称美联储FOMC会议),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
免备案cdn https://www.duotuyun.com

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简称美联储FOMC会议),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5%至5.25%之间,符合市场预期。这已经是美联储连续第10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

美联储FOMC声明表示,将把累积紧缩效应和政策滞后性纳入考量;通胀率居高不下,高度关注通胀风险;信贷环境收紧可能会打压经济活动;加息决定得到FOMC委员一致通过。

媒体分析指出,与3月决议相比,5月决议声明删除了“委员会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合适的”的措辞,意味着本次加息可能是本轮紧缩行动的最后一步。

美联储FOMC声明表示,第一季度经济活动以适度的速度扩张;最近数月的就业人口增幅是稳健的;对美国国债和MBS持仓的减持速度将保持不变,即每月减持600亿美元美债与350亿美元抵押支持证券(MBS)。

美国利率期货显示交易员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后已经定价6月和7月会暂停加息、9月会进行降息。

鲍威尔称未定何时停止加息

在美联储FOMC会议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举行记者会。鲍威尔就美国通胀、宏观经济、美国银行业危机、美国政府和国会债务上限僵局等议题发表看法。

鲍威尔称,美国目前通胀率仍然远高于2%的目标,美联储将“依赖数据”继续制定货币政策,未来仍有可能继续加息。他认为需要更多数据来决定联邦基金利率是否具有足够的紧缩作用。

鲍威尔当天提到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时表示,大型银行进行大规模收购并不是好政策,但是此次倒闭的银行被收购对于银行系统是个好结果,在系统内拥有不同规模的银行以实现不同的目标是有价值的。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要点总结:

1、利率政策:FOMC的确讨论过暂停加息的可能性,但没有决定在5月份就这样做;感觉我们离终点越来越接近;原则上无需加息至太高的水平。

2、通胀方面:通胀远高于目标,但已有所缓和,通胀压力继续高企,要降低通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通胀持续高企,我们不会降息。

3、经济方面:美国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经济衰退;经济可能面临来自紧缩信贷的阻力。

4、银行业危机:地区性银行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希望大型银行进行大规模收购;银行业情况总体上有所改善;美国银行系统健康且具有弹性。

5、债务上限:如果无法达成债务上限协议,将对美国经济造成“高度不确定的”后果;美联储认为,债务上限对前景构成风险。

6、就业方面:劳动力市场有一定的走弱,但仍然太强劲;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水平仍高于2%的通胀水平;现在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将通胀降下来;职位空缺仍然非常高;可以在不大幅提高失业率的情况下给就业市场降温。

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年内开启降息概率不大

招商宏观指出,3点理由表明本次加息有望是最后一次:首先,3月议息会议点阵图有过暗示,而本次议息会议亦删去了3月暗示未来继续加息的表述。第二,鲍威尔亦承认对于暂停加息有所讨论,但严谨起见将在6月给出明确结论。第三,产出缺口转负预计年底有望降息,而3月以来矛盾切换表明信用收缩背景下加息止步于此的概率极大。当然,若4-5月数据极其强劲,那么6月仍有加息可能。

中金公司研报也强调,6月加不加息最终仍取决于数据,美联储对于就此结束加息也缺乏信心。美联储暂不需要加息更多,而维持高利率却是必要的,这也是美联储在“抗通胀、稳增长、防风险”权衡下的最优选择。

平安首经团队指出,结合近期美国的经济金融状况,美联储选择“不明确转向”是合适的:首先,当前美国银行危机还不足以迫使联储立刻停止加息;其次,如果仅从当前的经济数据出发,那么美联储或不应该停止加息;最后,从前瞻性角度看,“银行危机-信贷紧缩-经济增长和通胀放缓”的逻辑虽然成立,但实际效果未必明显。信贷紧缩对美国经济和通胀的影响何时显现、程度如何,都需要观察。

长江宏观提到,从2月议息会议的“应该持续加息”到3月会议的“考虑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5月议息会议上更多强调“考虑本轮加息的紧缩效应传导具有滞后性”,意味着美联储在考虑暂停加息。

展望未来,长江宏观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但由于当前通胀仍然偏高,如果银行业风波可控,美联储年内开启降息的概率不大。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考虑到美国内生通胀动能仍未被充分抑制、美国劳动力市场虽已有降温迹象但仍颇具韧性,短期来看降息既不紧迫又不必要,并预计基准情形下美联储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才会降息,未来交易主线在于衰退与风险。

申万宏源宏观也指出,美联储年内降息概率很小。原因在于,美国小银行危机目前告一段落,存款流出已经初步停止,未来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概率不大,美国经济在超额储蓄支撑下难以实质性转冷,而通胀年内下行可能也会慢于市场预期。

美国“加息”可能才刚刚开始,银行面临着“真加息”

国君国际宏观分析,加息进入“终局”对于市场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开始下降。银行业危机的爆发,令决策者们意识到,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仅考虑控制通胀这个单一事件,而是需要将金融稳定视为另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确定性随之上升,本轮加息周期的框架逐步稳定。

但与此同时,“加息”的效应却开始在更大范围显现并蔓延。美版“余额宝”的热销即是一个典型案例。银行存款开始流失并转向货币市场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整体资金成本开始上升。

如果美联储在短期内不采取降息,整体银行的负债成本上行也会持续,并可能到2024年初甚至年中才会达到高点。换言之,美联储此前的快速加息对于银行来说可能是“假加息”,而未来美联储停止加息,银行却可能面临着“真加息”。这样的传导也意味着政策决策者可以保持一定的耐心,来观测加息带来的实际效果。

对于经济而言,利率的上行大概率会带来下行的压力,换言之,“后加息”时代并非意味着经济会很快重拾上行动能。美国经济的“类滞胀”状态仍可能持续。

自3月10日硅谷银行宣布倒闭至今,欧美银行业危机发生已经近两月,由于美国、瑞士金融监管机构及时出手,危机没有再继续蔓延扩散。最令市场紧张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但是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任下降和对金融市场风险的担忧却一直继续。对此国君国际宏观倾向于认为,关于银行体系存款流失以及流动性的担忧,是一个相对浅度的问题,欧美银行业危机带来的对于未来整体资金成本的上升,才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宝清百事通 X3.2  © 2015-2020 宝清百事通版权所有